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培养管理  >  培养基地  >  正文

【创新基地·名家会客厅】记名家会客厅讲座第173期:《中国宏观经济:“危”与“机”》

作者:研究生创新基地 发布时间:2016-11-02 浏览量:


中国宏观经济:“危”与“机”

——名家会客厅讲座第173期


“一千个人眼睛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宏观经济:怎么看?怎么干?危在何处?机在哪里?”,他在演讲开始抛出了一系列疑问,启发大家思考。

10月27日19:00,在研究生院308国际会议厅,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国平,为中国宏观经济把脉,共看“危”与“机”。曾国平教授,2003年、2005年分别在央视“百家讲坛”作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发挥和智商与情商的演讲。他现任两大国有公司外部董事,还担任重庆市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首届百名两课优秀教师,重庆市首首届十佳读书人。

曾国平教授指出他曾在2014年、2015年讲述“中国宏观经济与克强经济学”、“如果经济持续下行”,一直到今天,他始终保持着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国际风险篇

关于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曾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针对中国宏观经济,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和追问:“中国宏观经济有风险吗?有危机吗?是什么样的风险与危机?是局部的风险危机还是系统性、全局性‘风危’?最大的风险、危机是什么?形成共识了吗?”。对于同样的经济数据,由于观察点、思考角度、自身心态、利益得失、分析方法、参照体系、立场观点的不同,得出的判断也就不同。

“什么是风险、危机?最基本的解释之一是不确定性带来的危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是危机”。曾教授认为,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第一风险与危机是来自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世界经济还处在深度调整中,难民、恐怖主义拖累了世界经济,导致世界经济发展的动能不足、引擎乏力。主要表现为主要经济组织、国家纷纷调低了增长预期。对此,我国面临着出口压力大的挑战,例如对外出口中欧盟占18-21%,今年以来对美、日出口下降大等;第二,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三大指数(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屡创新高,主要风险与危机是庞大的债务,到2016年10月,美国政府债务余额高达19.7万亿美元,占本国GDP的105%。而我国目前持有约1.1万亿美国国债,因此有一定风险;第三,新的经济挑战形成的风险与危机。主要表现为对中国金融的系统性陷害、对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垄断、对中国商品上下游链条的垄断。

中国宏观经济——国内风险与危机篇

在国内,中国宏观经济也面临着风险与危机。曾教授认为,第一,中国经济的持续下行。“从2010年到2015年我国GDP由10.4%到6.8%,呈逐年降低态势。而2016年第1、2、3季度为6.7%”,曾教授认为当下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大背景下,我国2016年以后GDP仍将持续走低。另外,曾教授还分析了PMI(经理采购指数)、CPI(消费品物价指数)、发电量、铁路运输量、新增贷款量、“三驾马车”(外贸出口、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贡献率)、其他亏损行业(煤炭、钢铁、化工),还提及股市、房市、油市、金市、地方债务等。

第二,中国微观经济主体面临着风险与危机,主要表现在目前不少国企盈利空间狭小,特别受产能过剩的影响。民企面临着生意难做、债务危机特别严重,维持、惨淡、跑路、跳楼等现象层出不穷。同时,国企、民企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僵尸”企业,不仅占有有限的资源,而且有效产出率低、产出质量低劣、劣质化。

另外,与经济息息相关的方面,例如生态环境、人口老化、创新之痛、收入差距等,也存在着一些风险与危机。因此,对于这些风险和危机是局部的还是全局的?是系统性的还是非系统性的?其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如何?其基点就是看整体、看走势、看长远,否则就没有希望和机遇可言。

中国宏观经济:机遇与希望篇

“希望总是有的”,他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希望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希望在于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集体有战略定力、战略实力。表现为对国际问题的处理,例如对南海仲裁案的处理;对国内经济下行的处理;对反腐败、反四风的态度;第二,全国人民的空前配合、理解、支持;第三,中国经济2016年前三季度稳定在6.7%,处于合理的区间,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不低,有企稳得迹象等。

对于机遇,曾教授认为中国宏观经济拥有最大的机遇就是改革开放。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发展市场经济,市场化取向。虽然市场经济有诸多不足,但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形式。首先,改革开放给微观主体企业带来一定的机遇,市场化改革使得企业发展的环境更宽松,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公共、军工、营改增等,市场经济最适合民营经济的发展;还体现在一带一路、亚投行、自贸区等政策的实施,带来了走出去的机遇、优势的产能、基础设施建造能力等;还体现在国家政策的密集出台,特别是对企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例如10月份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26条、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等。其次,我国经济面临的重大的机遇是结构调整、经济转型。许多企业必须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有两个中高目标:经济增长的中高速、产业状态的中高端,做到高中低结合、中高为主。往质量、效益、生态的大方向进行调整”。

曾教授重点分析了实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从历史到现在:理论与实践。经济学基本原理,其基本要求是总量和结构的平衡。纵观农业经济时期、工业经济时期、18世纪萨伊供给自动产生需求理论、历次世界经济危机等,他认为问题不在于总量,而在于结构,在于需求结构,特别在于供给结构。第二,供给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第三,就如何实施供给侧改革,曾教授指出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对于实施供给侧改革后,可能出现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国家应该如何做?曾教授认为“稳增长根本是为了保就业,约1000万劳动力要转移,钢铁、煤炭行业是重点。因此国家拨付专款1000亿解决失业人员,养起来或培训或新岗位就业等”。曾教授分析了美国、阿联酋等国家进行转型升级的经验教训,指出要吸取经验、警惕教训,例如美国的成功之处在于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教训之处是过度干预、金融风险严重。与此同时,他分析了中国东莞的产业发展现状与布局,并提出要注重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战略创新等举措。

曾国平教授重点分析了重庆产业发展的经济教训和连续11个季度GDP增速名列全国第一的背后原因。他认为根本原因还是人,重庆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抓住“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依托“改革引领、开放支撑、创新驱动”三大动力,对于煤炭、钢铁行业,重庆过去10年基本保持产量稳定,分别为4000万吨、600万吨。而对于频频引发事端的P2P信贷,重庆基本不碰。而对于全国而言,房地产市场相当火爆。重庆市每年房地产投资不超过全市固定投资的25%,地产业处于健康状态。曾教授总结了三方面举措:第一,转型升级,新动能接续涌现,例如重庆“摩帮”转型;第二,内陆开放,从开放“末梢”变为“前沿”。重庆利用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联接点的优势,实现内陆开放,融入全球产业链。第三,一体化科学发展。重庆协调各区域发展,各优其优、各美其美,促进全市实现差异发展、联动发展。

最后提问环节,曾国平教授热情地解答了现场老师、同学的疑问。另外,他向现场部分听众赠送了自己的新作:《让生活爱我》、《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发挥》等书籍。

文/张顺


欢迎关注“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重庆大学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

20161031


附件: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