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之窗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星斗文章赤子心——沈从文之事业与爱情

    作者:研究生创新基地 发布时间:2013-12-10 浏览量:

    星斗文章赤子心——沈从文之事业与爱情

    2013年12月5日晚7:00,重庆大学研究生院308国际会议厅迎来了第143期名家会客厅。曾经,沈从文带你走进湘西小镇,叹息翠翠那段朦胧而又了无结局的爱情;如今,杜承南教授带我们走进沈从文的世界,品位沈老那充满传奇,跌宕起伏的人生

    大美湘西,人杰地灵

    沈从文先生原名沈岳焕,湘西凤凰县人。千年凤凰古镇,也因为出了沈从文而平添了一抹传奇色彩、一派盎然诗意。也正是这青青的山,清清的水,孕育出才思敏捷、妙笔生花的沈从文,成就了一代质朴率真的文学大师。

    沈从文从小便是一个热爱大自然,更热爱与大自然嬉戏的孩子,凤凰城墙外绕城而过的清澈河流,就是他消磨时光的乐园,给予了他无穷的享受。与众孩童无异,沈从文常与小伙伴来这里游水,开心无比。

    但是沈从文并不像听话的孩子一样老实巴交,循规蹈矩,谨听师命。他天性好动,调皮贪玩,经常把书包藏在土地庙,逃学到集市上看木偶戏,一边浮想联翩:想到风筝在天空飘飞,想到山谷中黄莺啼鸣,想到田间谷穗金黄、枝头果实累累。

    沈从文就是这样一个洒脱不羁的学生,但也正是因为其多姿多彩的童年经历,沈从文才拥有天真、自由的心性,营造出他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文坛翘楚、一代名家。杜承南教授对中国的教育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行的中国教育较喜循规蹈矩,不喜调皮、特立独行的孩子,这样反而不容易出人才。同时杜教授认为一个作家只有真正的深入生活、热爱生活,那从血管中流露出的真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

    弃武从文,舌耕笔犁

    沈从文14岁小学毕业后投笔从戎,曾做过上士、书记员、屠宰税务员,在国民党军营中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看透了世态炎凉、人心不古。这一切与他的纯净心性有着天壤之别,于是沈从文毅然决定弃武从文,以笔代枪,歌颂真善美,揭穿假丑恶。这也是笔名“沈从文”的由来。

    最初的沈从文只有小学学历,他在北京大学蹭课自学,后遇胡适,得到胡适的多加照拂,沈从文开始了半工半写的写作生涯;后遇郁达夫,得到郁达夫的解囊相助;再遇徐志摩,得其帮助指导。再加上沈从文“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奋与笔耕不辍,沈先生开始在文坛渐露头角,命运开始转机,最终蝶变为我国一代文学大师。

    开拓创新,甘苦如饴

    沈老除了是享誉全国的文学大师之外,他还是研究中国古代服饰与战国铜镜的大家。他学一样专一样,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在自己研究的每个领域均取得突出成就。文革期间,沈老忍痛告别文坛,但毫无怨言,开始了他15年细心钻研中国古代服饰的历程。当湖北省马山一号楚墓的丝绸珍品出土时,老人长跪不起,这也是沈老生平仅有的一次下跪。沈从文先生这一跪,包含了老人对古代文化的无比敬仰,也是一位文化学者对博大精深历史文明的顶礼膜拜。沈老在服饰考古过程中还经历了复原满城汉墓金缕玉衣、亲历法门寺地宫佛骨舍利现世、发掘日伪时期煤矿万人坑、修复阿尔巴尼亚羊皮《圣经》等精彩事例。

    在解密自己取得种种成就的原因时,沈老说:“每一回改业近于‘前功尽弃’,我却从不丧气,又从头起始学去。”“燃起生命之火,无小无大,在风雨里驰骤,百年长勤!”也许正是沈老的这种勤奋、不抱怨、肯适应、能沉下心来做学问的心境,才是老人事业常青的根本奥秘。

    最后,杜成南教授还跟同学们分享了沈从文先生年轻时对夫人张兆和一见钟情、情书传情的马拉松式浪漫爱情故事,以及沈先生婚后身陷“吹皱一池春水“的十年婚外情史。表达了杜教授从一而终的朴素爱情观。杜教授的妙语连珠引发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追捧,现场的气氛热烈,感谢杜成南教授为同学们解密沈从文先生的事业与爱情。

    最后以沈老墓石背后的铭文作为结语: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附件: 无